崔志先:讓每個建筑工人安全回家
來源: 時間:2020-09-30 16:31:44
濟南在長高!
從東到西,由南至北,一臺臺高高的塔機豎起,緊接著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像雨后春筍般,一天天長高,為濟南增添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背后則是工地上一群群建筑工人,他們像勤勞的莊稼人給自己地里的莊稼澆水施肥一樣,夜以繼日地給這些大樓添磚加瓦。這些工地的塔機上,安裝著一種塔機安全監控管理系統及塔機可視化吊裝視頻系統,其中塔機安全監控這套系統通過各種傳感器,實時采集高度、幅度、重量、力矩、回轉、傾角、碰撞、風速等塔吊作業時的實時數據。塔機可視化吊裝視頻系統實時顯示塔機吊點、吊物、吊裝過程,極大提高吊裝工作效率,減少吊裝事故發生。施工升降機也安裝有施工升降機人員監管系統。他們都是為了監控施工中設備的安全,一旦出現細微的異常,系統就會向司機報警,這些都是為了保證施工安全。地面上,則安裝有一套揚塵在線監控系統。系統通過多種傳感器,實時監測工地PM2.5、PM10、TSP、溫度、濕度、風速、風向等環境指標數據。他們是為了防止工地施工給濟南空氣“放毒”——產生污染,這是近年來濟南人感覺到空氣比前幾年好了很多的一個重要原因。每天,工人上班下班,都要刷身份證或刷臉進場或出場,這是勞務實名制管理系統,可以與住建部勞務平臺進行對接。這不僅有利于對建筑工人進行管理,而且是解決施工單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新利器。所有這些背后,可能都有一家叫瑞魯機電的濟南民營企業的身影——他們的主業就是研發上面所提的這些系統。如今,他們正在致力于打造“智慧施工”、“智慧工地”平臺。“別人怎么賺錢怎么干,我們是怎么能解決施工安全問題怎么干,怎么做到讓建筑施工少死人或不死人,就怎么干?!比痿敊C電董事長崔志先說。這是他10年前從國有企業“下?!钡某跣?,到現在正好10年,初心沒有絲毫改變。由于技術上的領先,2017年,央視《對話星品牌》欄目曾專門請崔志先做了一期節目。馬云是在一次驚心動魄的美國之行中意外接觸到互聯網后,決定創辦“中國黃頁”,從而在隨后幾十年投身互聯網;程維創辦滴滴,起源于一次北京之行遭遇打車難的尷尬;張旭豪創辦餓了么,是當時和同學在大學宿舍里打游戲,叫外賣太不方便,且遲遲送不到,只能饑腸轆轆,泡方便面充饑......很多人的創業靈感,都是來源于一次普通人司空見慣的現象對他們的觸動,用互聯網流行的話說,是痛點。1985年,崔志先從山東建筑工程學院(已更名為山東建筑大學)建筑機械專業畢業,作為選調生分配到濟南一家國有建筑集團。他大學時就入了黨,是那一屆的優秀畢業生。他回憶說,畢業時,光到單位報到就有4次,先是到濟南市委組織部報道,又到濟南市建管局報道,再被派到濟南一建總公司,最后到該公司的第一工程處,也就是最基層的工程施工單位,從技術員做起,不到十年,靠勤懇實干做到了公司的副總。崔志先在這家企業干了20年,從技術員成為分管生產的副總。任分管生產副總時,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負責安全,需要經常處理安全事故。正是在處理安全故事的善后過程中,他被一次次深深地觸動。施工事故中,常有傷亡,在處理這類事件時,崔志先的內心很糾結,用他的話說,既矛盾又痛苦,作為公司的副總,他有責任維護企業的利益,減少企業的損失,就是盡可能少賠錢;但當他看到傷亡者的慘狀和職工家庭的困境甚至絕境時,他又覺得應該多賠償他們一些。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1990年代末,公司一位20來歲的小伙兒高空墜落,經治療后,命保住了,但高位截癱,風華正茂的年紀,幸福還沒有開始就凋落了。本來是家里的希望,反而成為家里的負擔,家人痛不欲生,境況悲慘。他很清楚,一個工人的背后是兩到三個家庭,一個工人的傷亡,等于兩到三家家庭失去了頂梁柱。親身經歷的類似事情越多,崔志先的內心就越矛盾、越痛苦。一次與安監站一位領導談起此事時,引起了深深地共鳴,兩個山東大漢都不自覺地淚流滿面。每一次處理這樣的事故,都讓崔志先陷入思考。他認為,對于這樣的事故,必須要避免悲劇出現,防患于未然,事后的亡羊補牢不如事前防控。無論是工人,還是建筑公司,沒有人愿意出事故,大家都在想辦法盡力避免。但是要施工,就會有危險,這背后涉及到的則是監控問題。只要把所有危險源進行監控,提前對危險進行處理,就會降低或避免事故的發生。于是,崔志先開啟了他的“施工安全守護者”的第二身份。在當時,建筑行業已經開始實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監控措施,由于主要靠人來監管,往往執行中不能完全到位,總會存在漏洞。所謂的“全過程”監控,就是24小時一直有人盯著,但人都要吃飯上廁所,總會有看不到的東西;而所謂的部門監管,也只能以抽查的方式進行,按抽查的比例和到達現場的時間算,覆蓋率連“三全”的萬分之一都不到。他大學專業是建筑機械,一位同學留校任教,當時已成為教授,研究領域就是建筑設備安全監控,已研發出了一款建筑工地設備安全監控系統。他們經過研究分析發現,在建筑工地的四大危險源中,塔機是現場高度最高的,也是最大的危險源。前幾年,我們不時從新聞中看到,某工地塔吊傾倒,導致事故發生,進而出現傷亡的信息。2009年,崔志先決定與這位同學合作,研究塔機防傾翻監控系統。他們研究了過往12年全國發生的1200多例塔機傾翻事故,尋找原因,最終發現:1/3是正常工作狀態下,因基礎偏差、螺絲松動等一般的隱患沒有及時被發現、消除,從而導致事故發生。于是他們投入研發,主要考慮對塔機的高度、幅度、重量、力矩、回轉等基本參數進行實時監控,2010年,他們推出國內第一個塔機防傾翻監控系統,這也是國內第一次有人提出對塔機進行監控的概念。當年,系統被應用在多臺塔機上。之前,出現細微異常時,司機很難知道,而監控系統則會及時向司機發出預警,接到預警后,司機可以停機查找原因,排除危險。最初,這套系統只是一套終端系統,能排除約30%的事故。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他們通過平臺對所有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危險的排除率達到了90%以上。這大大降低了風險最高的塔機的事故發生率。之后,國內也有企業推出類似的系統。在IT企業看來,這套系統的技術難度并不大,但他們并不熟悉建筑工地,也不熟悉建筑施工操作的每一個環節,因此對關鍵的施工難點、危險源把握不準,很多系統所起作用并不大。而崔志先有20年的工地經驗,處理過數十起事故,研究過上千個事故,對施工的每一個環節,特別是危險源了如指掌,現實中,他們的系統在很多施工單位實實在在地發揮了作用,主要是降低事故,提高效率。之后,由于種種原因,崔志先曾受邀到一家企業任高管,但幾十年的“痛”,讓他終究放不下,覺得“這個事(建筑安全)很重要”,于是再次回歸施工行業。除塔機安全監控管理系統外,他們又研發出施工升降機安全監控管理系統、塔機可視化吊裝視頻系統等。其中,升降機是建筑工地中最重要的設備之一,就是人們熟悉的“吊籠”。所有物資都是通過升降機運送到高層,在建筑行業,升降機是限制工程進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同時,升降機也是事故多發設備之一,最初無法像電梯那樣實現對重量、速度等進行調配和監控,甚至由于工地工人素質偏低,安全規范意識差,司機不在場時私自開機,釀成事故。而且很多升降機的保養也不夠及時。他們的系統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如今,他們的系統已經升級到第三代,在這個領域他們幾乎是國內獨家。塔機可視化吊裝視頻系統不僅解決了安全問題,還能大大提高生產效率。之前,吊裝主要靠人眼觀察,別人指揮。樓層高、距離遠或天氣不好時,塔機司機往往看不清吊裝周邊的環境,一方面容易導致事故發生,另一方面也會使效率低下,可視化吊裝視頻系統則可以通過視頻來解決這些問題,從而避免事故發生,大大提高效率。他們經過提高功效現場實測,原來吊兩吊的時間,使用可視化系統后可完成三吊,刨去所有其它原因,至少可提高5%,即每年至少可節約15天以上的工期,產生的效益在10萬以上,因此認真使用吊裝可視化不僅能提高安全性,同時也能給企業帶來高額回報,是性價比很高的一款產品。近年來,他們及時跟進國家和地方政策,又先后研發出了揚塵在線監控系統和勞務實名制管理系統。其中揚塵在線監控系統,是通過多種傳感器實時監測工地的PM2.5、PM10、TSP、溫度、濕度、風速、風向等環境指標數據;通過大屏幕讓施工人員對工地的環境狀況一目了然,數值超限后設備自動報警,工地采取有效措施降塵降噪,為施工提供良好的作業環境,避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同時系統對接當地主管部門,方便監管。近年來,人們對空氣質量越來越關注,PM2.5已經不再是陌生的學術用語。工地只要施工,就會產生揚塵,他們的監控系統,就是對工地的揚塵情況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發現超標,就提示開啟霧炮等進行降塵。勞務實名制管理是針對前幾年農民工欠薪問題頻發而催生的管理辦法。他們的系統具有項目管理、班組管理、人員管理、合同管理、工資管理、培訓管理、設備管理、考勤報表等功能,可將項目信息以及工種班組數據實時顯示在LED屏幕或者電視屏幕上。細心的人可能發現,如今很多工地入口處都安有門閘。崔志先他們開發的勞務實名制管理系統,支持多種人臉識別設備,以及多種身份證讀卡器,可以與住建部勞務平臺進行對接。這為政府部門、建筑企業對項目、工人進行管理,提供了技術手段,也提高了效率。目前,在濟南的各個工地上,他們有360多套揚塵在線監控系統、300多套勞務實名制管理系統在使用,有100多臺塔機在使用他們的塔機安全監控管理系統及塔機可視化吊裝視頻系統,數十臺升降機在使用他們的施工升降機安全監控管理系統。在山東,使用他們系統的工地更多。近幾年,他將這些系統逐漸打造成統一的監控平臺,逐漸上升到智慧施工、智慧工地的高度。這是崔志先2017年作為行業內唯一受邀參加央視《對話星品牌》欄目的重要原因。目前,瑞魯機電與中建八局、平安集團、天元集團、天齊集團、中鐵十八局、中鐵建工、山東三箭、濟南一建、濟南四建、南通二建,南通三建等數十家國內大型建筑企業形成戰略合作,是他們的戰略合伙伙伴。企業反饋的情況是,使用系統后,確實降低了安全事故,提高了效益。“我們唯一的問題是貴?!贝拗鞠日f,近年來, 行業里也出現了一些亂象,而他們堅持用最好的設備,執行最嚴格的標準,“好東西唯一的不好是貴,便宜東西唯一的好處是便宜?!?/span>在他看來,除了追求利潤,企業還要有存在的價值。他認為自己企業的價值就是對建筑單位有用,對監管部門有用。簡單地說,他希望自己的產品能降低建筑工地的事故,避免甚至杜絕發生傷亡事故,這是他的初心。同時,幫助建筑企業提高效率甚至效益,助力國家加強對建筑工地揚塵、農民工等管理。他說,他們所做的這些,符合國家政策倡導的大方向,“這就是朝陽產業”。讓每個建筑工人安全回家,讓每個建筑企業安全無憂。這是崔志先十年來始終如一的信仰。他也將帶著這份信仰,繼續做那個默默守護施工安全的“衛士”。
來源:濟南市人民政府網